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心臟,它的布置是汽車整體布置最重要的組成部分。根據發動機在車輛上的位置及驅動輪的數量、位置,從而使得汽車擁有了多種多樣的驅動形式。
我們知道,一般的轎車有前、后兩排輪子,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,從而推動(或拉動)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。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,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。
在兩輪驅動形式中,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后驅(FR)、前置前驅(FF)、后置后驅(RR)、中置后驅(MR)等形式。目前,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后驅形式。
前置后驅(FR):
主要指發動機前置,后輪驅動的驅動形式。這是一種傳統的驅動形式,廣州人所熟悉的廣州標致轎車,就是一種典型的前置后驅轎車。采用這種驅動形式的轎車,其前車輪負責轉向任務,后輪承擔驅動工作。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、變速器、傳動軸輸送到后驅動橋上,驅動后輪使汽車前進,用形象的話來說,是“推”著車輛前進。前置后驅的車輛轉彎時易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。
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,前置后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。,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、加速或爬坡時,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,牽引性明顯優于前驅形式。同時,采用前置后驅的SUV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,并有利于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。除此之外,前置后驅的安排使SUV的發動機、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,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,這樣更加便于車輛的保養和維修。
基于以上的諸多優點,很多豪華轎車多采用前置后驅這種形式。
前置后驅的優點:
前后輪各司其職,轉向和驅動分開,因此高速穩定性好,車輛爬坡能力強,負荷分布較均勻。
前置后驅的缺點:
最大的缺點是由于傳動軸的存在,使車內地板中間凸起,影響了車內空間和布置,同時也增加了車輛的重量,多了傳動軸環節也增加了動力損耗。
由于前置后驅固有的缺點,目前在多數中、小型轎車中已不采用這種驅動形式,但目前多數高級豪華轎車,為追求行駛性能,依然采用這種驅動形式,如寶馬全系列轎車。
前置前驅(FF):
所謂前置前驅,是指發動機前置,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。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,目前大多數中、小型轎車都采用了這種驅動形式。其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,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,用形象的話來說,是“拉”著車輛前進。
前置前驅的優點:
操作機構簡單、發動機散熱條件好;車內空間大、易布置;車架不必為后驅動橋騰出空間,可以降低車身高度;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,減輕了整車重量,縮短了動力傳遞距離,減少功率傳遞損耗。
前置前驅的缺點:
由于前橋同時承擔轉向和驅動的工作,高速穩定性較差;上坡時驅動輪易打滑,高速下坡時易翻車。